岳廟,多稱為岳王廟,位于西湖棲霞嶺南麓,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(1221),初稱“褒忠衍福禪寺”,明天順間改額“忠烈廟”;因岳飛追封鄂王而稱岳王廟,歷代迭經(jīng)興廢,現(xiàn)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,分為墓園、忠烈祠、啟忠祠三部分。墓園坐西向東,忠烈祠和啟忠祠坐北朝南;岳王廟大門,正對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岳湖,墓廟與岳湖之間,高聳著“碧血丹心”石坊,寄托炎黃子孫對愛國英雄的敬仰之情,F(xiàn)岳飛墓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。 重檐歇山頂,檐間“心昭天日”匾額是葉劍英元帥于1979年岳王廟重建時題書的。正殿西側壁有明代浙江參政洪珠題寫的“盡忠報國”四個大字,正殿中間為岳飛塑像,原是戴冕旒的帝王形象,“文革”時被毀。現(xiàn)在武將裝束的坐像高4.54米,頭戴帥盔,身披戰(zhàn)袍。像前高懸“還我河山”匾,傳為岳飛手跡。 配殿啟忠祠,原祀岳飛父母,今改作岳飛抗金史跡陳列室。岳墓,也稱岳墳。岳飛被害后,獄卒隗順潛負其尸,葬于北山之麓,宋孝宗即位后,以禮改葬于此。陵園入口處 有“精忠柏亭”,亭北側墻上,為馮玉祥書寫 的石刻題詞“民族英雄”。進墓園門,兩側是碑廊,陳列歷代石碑125塊。北廊是岳飛詩詞、奏札等手跡;南廊是歷代名人憑吊題詠、岳廟幾次重建的碑記。現(xiàn)在的岳飛墓闕是1979年整修時按南宋建筑風格設計的,墓道兩旁陳列的石虎、石羊、石馬和石翁仲,是明代的遺物。墓闕下有四個鐵鑄人像,反剪雙手,面墓而跪,即陷害岳飛的秦檜、王氏、張俊、萬俟咼四人。跪像背后墓闕上有楹云:“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鐵無辜鑄佞 臣!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及其子岳云墓葬處。1162年由宋孝宗安葬于此。墓以塊石圍砌,周圍古柏森森,墓道有石俑莊嚴,階下有秦檜等四賊跪像。岳王廟·公元1221年為紀念民族英雄岳飛,始建岳廟和岳墳!拔母铩 時,岳廟曾遭破壞,1979年重修,目前岳廟共有忠烈祠、岳飛事跡陳列館、碑廊及岳飛墓,墓前為奸臣秦檜等四人的鐵鑄跪像。1961年岳墓被列為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 忠烈廟西側舊為啟忠祠,祭祀岳飛父母及其五子(云、雷、霖、震、靄)、五媳玉女銀瓶,現(xiàn)辟為岳飛紀念館。 地址 杭州市西湖區(qū)北山路80號
門票:25元,老人半價。
在風景秀麗的西子湖畔,棲霞嶺南麓,有一組古樸雄偉、莊嚴肅穆的建筑群岳王廟。這里背枕青山,面臨西湖,是南宋抗金名將、民族英雄岳飛的長眠之地,也是我國規(guī)模較大的紀念岳飛的名勝古跡之一。800多年來,岳飛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(jié),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熱愛祖國、振興中華的斗志。南宋隆興元(1163年),孝宗皇帝趙慎下詔為岳飛昭雪,將岳飛遺體從九曲從祠遷出,以“孤儀”(即一品禮)改葬于棲霞嶺下。南宋嘉定十四年(1221),宋寧宗皇帝將岳飛墓傍的智果觀音院改建為功德院,初稱“褒忠衍福禪寺”,以表彰岳飛的功德。明朝天順年間改額“忠烈廟”,因岳飛追封鄂王而稱岳王廟,歷代迭經(jīng)興廢,現(xiàn)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。岳飛墓廟總體布局可分為忠烈祠區(qū)、墓園區(qū)和啟忠祠區(qū)三大部分。忠烈祠區(qū)由岳廟主體建筑忠烈祠和祠前庭院、“岳王廟”門樓等組成
岳王廟,位于西湖西北角,初稱“褒忠衍福禪寺”,明天順間改額“忠烈廟”;因岳飛追封鄂王而稱岳王廟。 1-3.1
1.jpg (478.53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2025-4-7 08:01 上傳
|